新闻中心 分类>>

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

2023-12-24 09:44:04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过节回来,秦淮区剪子巷43号的居民杨先生突然发现,自己楼前面的一片健身器材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,是一排正在建设的“金属笼子”。“这是自行车棚,街道让修的。”听到杨先生问话,一位工人头也没回。

  跟大多数43号的居民一样,杨先生有些发懵,“前两天,街道才在‘小区’里拆违,现在建设的,是不是也是违建?”

  严格来说,剪子巷西端的这个院子,并非一个小区——每一幢楼都有单独的门牌号,楼里的住户退休前分属于不同的单位,大概在20年前,他们被“捏合”在这个院子里。

  “当时是几家在附近的单位集资建房,建了四栋楼,其中三栋分给了三家单位,最后一栋是剪子巷39号完美体育,分给了当时这里的原住民。”一位从1994年就住在这里的居民说。

  当时,三家单位分别搭建了自行车棚。39号楼上的48户居民没有人盖车棚,只好随意放置自行车,而他们也时常听说这样的故事,某学生中午吃饭的工夫,自行车被偷了;一户人家丢了13辆自行车。后来,39号的居民用砖石水泥或者钢筋竹竿,搭起了各式各样的车棚。

  以前没有人在意这些“违建”,当时这个院子无人管理,连院子中央最大的一片空地上,也堆满了土石杂物。

  根据三条营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说法,在2000年前后,居委会把院子清理干净,修了花坛。前两年,又安装了健身器材。

  街道科的鞠副科长说,39号有48户居民,以及两户其他楼的居民都已在街道登记,街道出一部分钱,每户再出800元钱,建50个自行车棚。“因为39号楼前没有位置了,我们就选择在安放健身器材的那块公共用地上。”

  昨天记者看到时,车棚已经快要建成了。这个车棚看起来有两米高,占地面积约一百五十平方米,没有占据道路,只是逼着原本安身在此处的健身器材搬了家。

  鞠副科长说,健身器材已经挪去了明城墙脚下,没想到,有人找到科,一口咬定这个新盖的车棚是“违建”。

  “车棚建设确实没有经过审批,但这是在公共用地上的公共设施,其他地方也没有为此审批的。就像其他几栋楼盖的车棚,同样没有审批手续。”鞠副科长表示,他们会听取居见,同时会进行协调,解决好居民们提出的问题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