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 分类>>

哈啰、青桔和美团圈地共享电单车这次结局是否依然是一地鸡毛?

2023-11-03 20:44:34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哈啰、青桔和美团圈地共享电单车这次结局是否依然是一地鸡毛?一场新的圈地大战在悄然的拉开序幕——哈啰、青桔和美团,三家平台正在投入短途共享电单车领域。哈啰出行宣布与宁德智享并获上市公司中恒电气2亿元投资;滴滴旗下‘青桔单车’完成10亿美元融资;另外,美团在二季度向国内电动车制造商下了“百万辆共享电单车”代工订单。

  不少二、三、四线城市的街头多了各色共享电单车、电助力车,除了松果、芒果等电动车品牌,哈啰、青桔、美团几家共享出行巨头也纷纷加入。在部分一线城市,电单车也再度开始试水。

  实际上,共享电单车并非巨头们首次集中涉足。早在2017年,当摩拜、ofo、蜜蜂出行等平台试水电单车业务时,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却相继发布文件,对共享电单车表态“暂不发展”或者“不鼓励发展”,紧接着郑州、杭州等主要城市也叫停共享电单车。在政策影响下,此后几年国内的电单车市场一直不温不火。

  转机在去年开始萌发。2019年4月,被称为电动单车“新国标”的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》正式实施,为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带来了新的发展土壤。真正催生对电单车的需求是因为疫情的出现,人们在中短途出行时选择公交、打车的少了,转而选择骑车,因此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共享出行市场的培育。面对大众中短途出行的旺盛需求,规范、质量可靠、即行即用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慢慢进入了视野。在武汉、昆明等二三线城市,共享电单车登记后可以上路、取消对共享电单车限制的政策相继推出。

  据业内人透露:“共享电单车如果能有序发展起来,反而能帮助政府分担一部分原本由公共交通来承担的出行成本。”

  目前,共享电单车大多采用15分钟2元起的收费标准。有投资人粗略计算,如果业务发展顺利,每天电单车每辆车4到5单,初期就能盈亏平衡,一辆电单车大概十个月到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。

  电单车由于包含电机、电池等部件,造价比共享单车高约一千元,单次使用价格也多为2-3元起步,费用是共享单车的两倍。根据宁波市交通部门曾公布的一项数据,当地共享单车日均周转率为13.29%,而共享电单车日均周转率接近340%,说明从单个车辆的使用效率上,电动车要远高于单车。即,投放1辆共享电单车相当于投超过20辆共享单车。哈啰出行数据也显示,在昆明,哈啰助力车每辆车日均骑行次数在5次以上。

  艾媒咨询发布《2020中国共享电单车安全管理专题研究报告》,报告预计,5年后共享电单车收入规模将达到200亿元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巨头们进军共享电单车还有一个原因,相比需要长期投入的共享单车,共享电单车更容易带来盈利。

  哈啰助力车自2017年9月推出哈啰助力车,截至到2020年2月底,哈啰助力车已经在超过320座城市提供服务,号称占据了约70%的市场份额。有哈啰出行相关人士表示,助力车业务算是公司的现金奶牛,2019年该业务利润可观。

  滴滴在2018年初,完成了对小蓝单车的托管,同时推出了自有品牌青桔单车和街兔电单车,后者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年一直在拓展市场。滴滴在2019年将单车事业部和电单车事业部合并成立两轮车事业部完美体育,并重启对单车的大规模投放。今年4月,滴滴出行公布了未来3年公司的战略目标,而两轮车是其中重要的“增量”来源,它同小桔、货运、自动驾驶等新业务一同被看做是拉动滴滴增长的“第二曲线”。

  美团也在共享出行领域不断加码。据36氪报道,美团单车表示,自2018年4月摩拜融入美团之后,美团一直没有放弃电单车业务,它将与解决0到3公里出行需求的共享单车形成互补。

  几年前共享单车大战的恶果,造成行业泡沫,人们还记忆犹新。共享电单车成为巨头争相入局的新战场后,是否会带来烧钱、过量投放等无序竞争?

  其实在构建圈地的过程中,竞逐的平台企业的触角也早已延伸至两轮赛道之外,向更深层的本地生活服务和大出行生态扩建。

  青桔与国网什马的合作不仅仅是共享电单车,接下来双方将围绕两轮出行能源服务展开合作,并探索将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出行行业,深入两轮市场的多个环节,来完善整个大出行生态的布局。

  美团通过收购摩拜,从生活服务切入两轮出行市场,随着的美团单车逐步取代橙色的摩拜单车,共享出行的用户、数据也逐步地融入到美团的超级平台中。

  哈啰出行,一方面通过打车、顺风车、换电等业务布局出行生态,另一方面,哈啰出行APP上线了“吃喝玩乐”的本地生活消费入口,还增加了“借钱”、“车主服务”、“查路线”、“电台FM”等内容,与美团相反,哈啰正在通过出行切入到本地生活服务。

  对此,多位行业分析人士都较为乐观。“经历早期的粗放野蛮大战后,留存下来的几家企业都已经积累了数年的精细化运维经验,进入到依赖技术和效率,加上与政府部门也已经有了前几年共享单车管理的长期磨合,行业大概率不会再重现之前的无序竞争。”

搜索